![]()
10月19日下午,由深圳工业大学主办的首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圆桌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上,与会高校代表、专家学者就成立新型大学研究N9(New University)联盟进行了讨论。深圳理工大学校长范建平表示:“我们希望九所大学能够建立联盟,将教育、访问、游学、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一所覆盖中国经济活跃度最强地区的虚拟大学。”他宣布,近期将与其他大学进一步讨论建立联盟的事宜。在首届新科院建设与发展圆桌论坛上(图片来源:深圳工业大学),有网友调侃,N9联盟将与新科院“斗争”C9联盟(指国内九所著名大学的合作交流机制)?出席论坛的西湖大学副校长程建军回应:建立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 “我们并不是要和中国现有的名牌大学‘摔跤’,我们可以算是中国3000所大学的侦察兵和排头兵,我们在教学、科研、产业化、国际化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大学校长齐聚“第四代大学”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发展。什么是新型研究型大学?它将如何建设?出席论坛的多位高校领导进行了座谈。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书国在讲话中介绍ech:“建立在‘双一流’最佳水平上、紧跟时代发展、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需求的大学新形态,称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国外也称为第四代大学。”王树国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根本性变革,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应着一种新的大学形态,其中增加了教育改革。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不是再建一个“985”、“211”、“双一流”,而是建设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未来产业需求的“第四代大学”,让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这关系到我国面对新技术革命能否真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引领未来。”范建平指出,建设ew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当前,我国正处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时期,亟待打造高精尖技术战略高地。创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目的是培养领军创新人才,解决国家发展问题,为传统大学提供创新经验,推动国家教育改革。康复大学副校长江宏认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是“使命驱动型大学”。他以康复大学为例表示,在目前国内的学科体系下,康复科还没有一级学科。他希望康复大学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推动国家一级康复学科建设,更好应对社会老龄化,服务国家健康战略。 C宁波东方科技大学校长衡世一表示,“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大学。”宁波东方科技大学是一所高起点、小而精、创新型、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扎根于宁波创新创业沃土,将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无监督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六大前沿领域,服务区域发展、经济发展和国家基本战略需求。 “高起点、小而精、创新型、国际化”是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共同标签。目前,国内明确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大学有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深圳大学等8所。n 科技大学、康复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科技大学。有消息称,N9联盟可能由八所大学和深圳工业大学组成。上述八所学校中,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分别有13年和12年的历史;西湖大学、康复大学、深圳工业大学今年分别招收四年级、二年级、二年级本科生;福耀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科技大学今年均首次招收本科生。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新人是热门高校招生的常见现象,已成为一种标配。d高于很多985院校。比如在广东,今年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工业大学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位居全省高校前两名,超过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浙江,今年首次招生的宁波东方科技大学,录取分数仅比浙江大学低2分。新研究型大学《深圳探索》记者注意到,上述八所新研究型大学中,不少学校与深圳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工业大学的总部均位于深圳。前者也是所有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老大哥”;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毗邻深圳,与深圳科技企业、产业园区紧密合作;王书国早在2002年就投身深圳高等教育建设,经历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深圳研究生院发展到深圳校区的过程;陈十一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6年。此外,具有新型研究型大学特点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其校长倪明轩还曾担任范建平曾掌舵的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数字研究所所长。可见,深圳不仅在全国率先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而且为全国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培养和输送了众多顶尖人才。深圳在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方面进行了诸多道路探索。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工业大学是这一探索成果的代表。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南方科技大学在招生改革、学生培养、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尝试。例如,南方科技大学在全国率先出台高校管理规定——《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是国内首家探索建立党委领导、董事会决策的主要负责制和全程工作制度的公办大学;率先推行“631”(高考成绩60%,考A能力30%,高中学业成绩10%)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此外,南方科技大学借鉴世界各地理工科大学和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办学模式,重点发展新兴学科、专业和交叉学科。在人才培养上,南方科技大学以学分制、课程主题、学制为基础,具有个性化、陶醉化、国际化的特点。学校还充分利用深圳产业资源,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还致力于科学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军创新人才。学校坚持“三校合一”全方位教育合作——学院带教育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教学和科研,以一流的科研平台和强大的产业资源提供实习和实践支持,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大一上学期开始,深圳工业大学就将科研作为本科生的主要学习路径。对所有本科生实行“4+1”教学安排,每周四天上课、一天实验室,多学科轮转技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切入领域,根据兴趣选择专业方向。近期,“4+1”模式升级为“4+3”,即每周五进实验室延长为包括周末在内的连续三天现场科研。上述策略取得了惊人的效果。据2026年世界d 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大学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学位列全球第160位,中国大陆第12位。作为一所办学仅2年的初创大学,深圳工业大学仅2024年就与深圳高等研究院联合发表论文2840篇,其中SCI论文2244篇,CNS及其子刊论文149篇。深圳探索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成功经验进入顶层设计视野。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之际,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提出探索符合特大城市特点的专业化、“小而精”的大学教育模式。根据深圳的规划,未来将更加聚焦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持续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等高水平专门大学,加快培养适合未来的人才。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